短肠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00:00
2:07

医生主讲实录

短肠综合征是因小肠被广泛切除后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行肠切除术所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的腹泻和后期的严重营养不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几乎均在小肠内进行。其中某些营养成分的吸收有其特定的部位,例如铁,钙主要在空肠吸收。而胆盐,胆固醇,维生素B12则在回肠吸收,当该段小肠被切除则相应成分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回盲瓣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即可延缓食糜进入结肠的速度,使其在小肠内的消化吸收更完全,又能阻止结肠内细菌的反流,保持小肠内的正常内环境。

正常的小肠长度长短不一,个体差异较大,但任何个体的肠吸收能力均远超过正常的生理需要,因此当50%小肠被切除后,可不出现断肠综合征,但若残留小肠小于100厘米则必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短肠综合征残留小肠的代偿改变表现为小肠黏膜高度增生,绒毛变长肥大,肠线凹陷加深,肠管增粗延长,使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增加。食物的直接刺激可使小肠代偿性增生,代偿期约需一到两年,渴望有半数病人完全得到代偿,恢复进食并维持正常营养状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