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00:00
02:11

医生主讲实录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我们讲一下急性肝衰竭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血小板的质和量出现障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或血小板计数<50*10e9/L,有助于判断出血。

针对此,我们采取的具体的防治措施:

1、推荐常规使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以维生素K1疗效最佳(建议给患者10~30mg/d静脉给药。

2、纤维蛋白原<1000mg/L时建议使用冷沉淀。

3、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进行有创操作前,新鲜冰冻血浆不能改善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者,应输注重组活化VII因子,但是重组活化VII因子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临床出现高纤溶状态表现(比如弥漫性粘膜出血或穿刺部位渗血或凝血时间延长,应使用抗纤溶药物。

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阻滞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6、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改善凝血功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