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率多少正常

概述:儿童心率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心率也会变化,在实际儿科工作中,一般将小儿的年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新生儿期,即刚出生28天之内,心率通常为120-140次数/每分钟;在婴儿期,即1岁以内,通常为110-130次数/每分钟;幼儿期,即1-3岁内,计数通常为100-120次/分;学龄期儿童,即4-7岁内,通常为100-120次数/每分钟;8-14岁的儿童心率通常为70-90次/每分钟(心率均为安静状态下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有正常儿童的心率偏离这个范围。

心率增快常见原因

       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婴儿=心率超过150次/分,年长儿心率超过120次/分,临床上称为心动过速。那么哪些原因可以造成孩子的心率加快呢?

1. 正常生理反应:孩子在运动、哭闹、情绪激动、紧张等情况下心率可暂时增快。

2. 疾病状况下: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全身性疾病则有发热、慢性传染病、贫血、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率增快通常是这些全身性疾病的代偿表现。

       当家长监测到孩子的心率持续增快超过正常值,请及时就医,密切观察。

心率减慢常见原因

       新生儿心率小于90次/分,婴儿小于80次/分,年长儿小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有哪些原因可以造成孩子的心率减缓呢?
1. 正常生理反应:可见于健康小儿。

2. 疾病状况下:心脏疾病包括持续性心动过缓可以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全身性疾病可有甲状腺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