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00:00
2:21

医生主讲实录

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会诱发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纤维化,甚至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同时可以减轻肝组织病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或减少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因此符合指征者,应尽可能的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有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以及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主要包括:乙肝HBV-DNA>10ⁿ5cps/毫升,如果是e抗原阴性的,则>10ⁿ4cps/毫升,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大于两倍的正常极限值,即如果转氨酶正常是40,如果大于80就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如果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谷丙转氨酶应不能超过十倍的极限值,血胆红素不能超过两倍的极限值。

另外如果谷丙转氨酶小于两倍的极限值,但组织病理学、组织学活动指数HAI>4或中度及以上的炎症坏死,提示有肝纤维化时,也需要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合并有肝硬化的病人需要持续的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从而减缓肝硬化的病程,减少肝癌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