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精选

脑梗塞中风中医辨症

00:00
1:34

医生主讲实录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中风一词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专著,以后,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药方》中则称为偏枯,这里的“偏”指偏身,“枯”是指失去相应的生理功能,但是明确命名中风病应该始于汉代的张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中风历节病脉并治第五,这章中记载有这样,“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金匮要略》还详细记载描述中风的症状,“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既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即吐涎”。在《黄帝内经》中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病的不同,古代医家又将中风病分为: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身偏不用及痱风等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