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表现

00:00
2:37

医生主讲实录

潜伏期为8-39天,一般为两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

一、发热期。患者起病急,有恶寒、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病后体温急骤上升,一般在39到40度之间,颜面及眼眶区有明显充血,似酒醉貌。

二、低血压期,一般于病程第四到六天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发热期。轻者血压略有波动,持续时间短,重者血压骤然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时患者的皮肤一般潮红,温暖,出汗多,口渴,尿量减少可以烦躁不安,重者有狂躁、精神错乱。

三、少尿期,出现于病程第五到七天。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显著,患者有口渴、顽固性呕吐、腹痛、幻觉、抽搐、便血、咯血、尿血。

四、多尿期,出现于病程第十到十二天。由于循环血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修复,但吸收功能仍然很差,加上少尿期在体内潴留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的排泄,构成渗透性利尿的物质基础,故出现多尿和夜尿症。

五、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的第四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夜尿症消失,尿浓缩功能恢复,一般情况好转,整个病程约一到两个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