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值一般多高

母乳性黄疸值临床上指母乳性黄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数值。母乳性黄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数值一般为256~342μmolL,若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或母乳为主喂养的新生儿中,通常出生3~5天后出现,一旦出现该现象,会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加,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黄染,经过研究母乳性黄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数值一般为256~342μmolL。

如果出现母乳性黄疸,但是精神状态良好、进食、睡眠和大小便正常,通常不需要治疗,并且可继续母乳喂养,如果精神状态比较差、进食、睡眠以及大小便出现异常,并且黄疸数值持续增高,此时应暂停母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光疗,有利于胆红素的代谢,也有利于缓解不适症状。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日常生活中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了解具体恢复情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