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损伤时可见局部疼痛、局部活动受限、四肢麻木、下肢无力、行走踩棉花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高位截瘫、腰髓损伤、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表现。

脊柱损伤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脊柱骨折,此类损伤常有严重外伤史,如交通事故、钝器打击、高空坠落等。患者常感受到局部疼痛、肿胀、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等,体格检查时骨折局部可触及后突畸形,若是腹膜后血肿刺激植物神经,导致肠蠕动减慢,还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若是完全损伤,则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亦受到损害。具体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觉减弱或消失;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还可导致尿潴留或尿失禁,大便也同样出现便秘和失禁。若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则损伤平面远侧脊髓运动或感觉仍有部分保存。

关于治疗,如果脊柱仅为轻度损伤,可以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护具保护、肌肉训练等,促进骨折的愈合。若症状严重,出现昏迷、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要行手术治疗,如椎体骨折的切开复位和固定、脊髓及受损神经根减压术、清创术等,并予以相应的降低颅内压、抗炎、补液、给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发生脊柱损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