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出血可能是过度挖耳、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鼓膜炎等原因导致,可以通过加强护理、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出现这种情况后还要及时就医。

1、过度挖耳:

如果在挖耳时用力不当,可能会使外耳道皮肤的毛细血管破损而引起出血,但是出血量较少。此时要保持局部清洁干净,避免过度挖耳,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恢复。

2、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被细菌感染后会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外耳道皮肤水肿、表面渗液以及脱屑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破损,使患者出现耳道出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

3、外耳道疖肿:

细菌侵犯外耳道皮肤毛囊以及周围组织后会形成疖肿,破溃后会引起耳道流脓,还会伴有轻微的出血,并且在张口或咀嚼时有明显疼痛。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

4、中耳炎:

该疾病和病原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患病后会出现耳部疼痛,还会使耳道排出脓血样的分泌物,并伴有听力下降、耳鸣以及耳闷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头孢氨苄胶囊、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

5、鼓膜炎:

鼓膜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后会出现严重疼痛感,甚至会引起鼓膜破裂,使耳内流出血液,还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氨苄西林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治疗。

患者在平时要远离嘈杂的环境,也不可以经常佩戴耳机,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