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分类及症状

概述:

直肠脱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主要就是直肠黏膜完全或部分脱出肛门,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在临床上根据直肠壁结构脱垂的程度可分为完全脱垂和不完全脱垂,完全脱垂就是指肿物全部脱出于肛门外,一般比较严重;不完全脱垂是指肿物部分脱出于肛门外。

还可根据直肠壁下移位置和肛门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内脱垂和外脱垂。内脱垂就是没有脱出肛门,主要是发生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外脱垂就是脱出于肛门外。

症状体征:

直肠脱垂的患者最常见的、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排便时有表面光滑的圆形肿物脱出肛门,在疾病初期可以自行还纳,随着疾病进展,肿物逐渐增大,导致便后不能自行还纳,需要用手送回,并且严重的患者可能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就会使肿物脱出。由于有肿物的脱出,肛门常常伴有脓液的分泌,致使肛周皮肤出现潮湿、瘙痒、湿疹等情况,并且此类患者常伴有便秘的现象,患者有肛门坠胀感,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羊粪样。

发病因素:

第一,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致使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减弱,常见于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的婴幼儿及年老体衰的人群,或者是手术、外伤等因素损伤直肠周围肌肉和神经等。

第二,腹内压增加而压迫直肠组织向下移动,比如长期咳嗽或者剧烈的咳嗽、大笑、腹泻、便秘、排尿困难、分娩等情况。

第三,患者有内痔、直肠息肉等疾病未及时治愈,致使经常的脱出,从而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直肠黏膜脱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