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母乳性黄疸

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出现的持续时间、体格检查、胆红素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方式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经过诊断确认后,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治疗。

1、临床表现: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黄染,一般无其他明显的不适。

2、出现的持续时间:

母乳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3~5天后出现,约2周时达到高峰,然后会逐渐的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才可消退。

3、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通过观察患儿的皮肤、眼结膜的颜色,以及观察患者身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

4、胆红素检查:

患有母乳性黄疸时,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一般会大于342μmol/L。停止母乳喂养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会逐渐的下降。

5、肝功能检查:

母乳性黄疸通常与肝损害无关,所以如果是母乳性黄疸,一般肝功能正常。

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停喂母乳20~48小时后可明显的减轻。如果胆红素水平达到了光疗标准时,可以在医生的操作下采用光疗箱或者光疗灯等设备照射皮肤,促使黄疸消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