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黄疸可能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囊炎、糖尿病、肝硬化等原因引起,患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病毒性肝炎:

肝疾病与肝细胞受到损害有关,当肝炎病毒侵犯到肝脏时,会导致肝功能受损,无法将体内的胆红素有效的代谢出体外,从而引发患者皮肤、眼球、巩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的现象,可以遵医嘱服用拉米夫定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恩替卡韦片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以选择用温水送服。

2、酒精性肝病:

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体内酒精过量,对肝脏造成损害,使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发生障碍,诱发患者全身皮肤变黄,并伴有尿液发黄等现象,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改善,注射这些药物后应保持针眼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胆囊炎:

如果长期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比如汉堡、薯条、火锅等,大量的食物堆积在一起不能及时消化,会导致胆汁淤积在胆囊内,加重胆囊负担,引发胆红素排出受阻,使患者出现黄疸的现象,需要遵医嘱服用盐酸哌替啶片、消炎利胆片、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等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可选择在饭后服用,能够减少药物成分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

4、糖尿病:

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体内胰岛素出现分泌不足的现象后,会导致蛋白损耗过多,使水分流失过快,出现身体发黄以及消瘦的情况,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格列本脲片等药物治疗。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应避免吃辣椒、大蒜、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降低药效。

5、肝硬化:

该疾病与免疫紊乱、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有关,患病后会导致肝细胞大部分变性、坏死,从而影响机体对胆汁的摄入、合成以及排泄,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诱发身体皮肤发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肝移植等手术治疗,术后应多注意休息,减少重体力劳动。

以上疾病治疗期间应多注意休息,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也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