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什么

概述: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临床上最多见的是甲,乙,丙三型,个别地区偶尔流行丁型。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对热比较敏感,100摄氏度的环境一分钟可以将其灭火,56摄氏度的环境30分钟可以将其灭活。流感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和紫外线都很敏感。但是流感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活力比较强,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可以在外界存活一个月之久。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家禽,家畜等多种动物感染。

流感临床表现: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单纯型流感,患者常常突然发病寒战,高热,全身疼痛,并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痛,咳嗽等普通感冒症状。检查时能够发现患者的眼结膜以及咽部充血,面颊部潮红。一般在3,4天内,发热症状逐渐消退。

肺炎型流感常见于婴幼儿,孕妇,年老体弱患者。病情经常会在一两天内迅速加重患者出现高烧,呼吸急促,胸闷,剧烈咳嗽,咯血性痰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肺水肿或者心力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一旦发现流感病人应当及时隔离,直到发热消退后48小时。在流感流行期间不要参加人群聚集的活动,外出时必须戴上口罩。室内环境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及早注射流感疫苗,能够对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