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定义

概述:

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疾病所致,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的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和黏膜糜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上消化道肿瘤。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下消化道肠道的憩室炎、 血管发育异常、下消化道肿瘤和炎症、良性的肛门直肠疾病。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建议:

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冰水反复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温,从而可使其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减弱,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分次口服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冰盐水150ml,可使出血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而止血。使用质子泵的制酸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内镜直视下止血,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止血。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肿瘤等。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要定期体检,以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