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伴乳腺增生治得好吗?

黄褐斑伴乳腺增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伴皮肤美容疾病,因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增大及环境等因素等的影响,黄褐斑伴乳腺增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

今天的诊治经验来自有着三十年皮肤美容科临床经验的许医生。他说,本病病机在肝肾脾,他有好办法:

黄褐斑伴乳腺增生的临床特点是面部黄褐斑伴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疼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此病属于中医的“黧黑斑”“乳癖”范畴。中医在乳癖的治疗上相比西医治疗而言有较大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低。

许医生在黄褐斑伴乳腺增生的诊治上积累了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此类患者较多,中药疗效显著。许医生认为,黄褐斑伴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主要是面部黄褐斑,乳房肿块与疼痛两个症状,病机中心在于肝肾脾。按中医理论,黄褐斑及肿块的中医病机多为气滞痰凝或气滞血瘀;疼痛的病机为气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临床上可以把本病分为气滞痰凝型与冲任失调型。气滞痰凝型主症为黄褐斑伴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或伴胸胁胀闷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冲任失调型主症为黄褐斑伴乳房肿块或胀痛,经前疼痛加重,经后痛减,伴月经不调,腰部酸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心载

许医生根据黄褐斑伴乳腺增生的发病机理,治疗主要采用补肾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和血祛痰、化痰散结。并强调方宜温和为贵,反对攻伐太过。肝肾精血互滋、气阳共享,故补肾必兼补肝,临床上必先辨明证属面白乏力、腰膝酸软、舌淡的阳虚,还是咽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的阴虚,阳虚予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阴虚则予女贞子、枸杞子、墨旱莲等品。疏肝则不忘养血,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宜选用辛润之品,药选郁金、香附、川楝子、青皮、白芍、当归。若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腻,加入夏枯草、山栀清肝火;若疼痛较甚,加入橘叶、橘核理气散结止痛。乳癖病程较长,气滞血瘀,久病入络,加丹皮、丹参、赤芍等;痰瘀互结,疏通经络,加白僵蚕、陈皮等化痰散结。养血活血贯穿整个月经期,月经前疏肝理气,月经期后,补血重于活血,加黄芪以助升发。排卵期后,活血重于补血,常佐牛膝,引血下行。

许医生在用药配伍中重温阳,不仅阳虚者重用温阳,即便是阴虚患者,在滋阴养血品中也常酌加温阳之品,既助脾之运化,亦可阴阳互生。温阳药物大多有类性激素样作用,通过对垂体-卵巢轴的作用,进一步对体内的性激素产生双向调节功能,故对黄褐斑及乳腺增生有预防治疗作用。许医生善用桂枝,临床配仙灵脾、鹿角片,效果更佳。

验案范例

李某,女,24岁,休宁县人,2017年1月18日初诊。黄褐斑伴双乳胀痛3月余。

患者3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月经紊乱,月经推后不至;后出现面部黄褐斑,双乳胀痛,不能触碰,腰酸,手足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末次月经:1月7日。周期40天左右。查乳腺B超示:双乳腺体回声不均质,腺叶呈中等强度的光点、光斑,腺体回声增粗、增强,结构紊乱。提示乳腺增生。查体:双乳触痛明显,扪及大小不等结节、质韧、边界欠清。双腋下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证属肾虚肝郁,冲任失调。治拟补肾疏肝,调摄冲任。

药用:仙茅、仙灵脾、川断、桑寄生、桂枝、肉苁蓉、郁金、青皮、制附片等。7剂。

每日一剂煎水分两次口服。

14剂后,诉乳房疼痛及手足清冷稍好转;原方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再服用7剂,诉月经至,乳房疼痛完全缓解,触诊无疼痛,结节明显缩小,面部黄褐斑开始变淡,连续服药3个月,黄褐斑完全消退,中成药巩固治疗3个月。至今未再复发。

王某,女,32岁,黟县人,2017年6月18号初诊。

近半年来情志郁闷,心烦易怒。2月前发现面部黑斑,双乳房有肿块,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两侧乳房胀痛,偶有刺痛且乳房肿块随情志波动而增大。查体:面部两面颊部褐色斑块,双乳大小对称,双侧乳房外上限可触及如鸡蛋大肿块,质软、活动、压痛,皮色不变,与胸壁无粘连,乳头无异常分泌物,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辨证:肝郁气结,乳络阻滞。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治拟疏肝理气,通络散结。

药用:柴胡,郁金,川芎,白芍,赤芍,川楝子,香附,青皮,当归,炒山甲,皂角刺等。

7剂后复诊,诉烦躁易怒明显减轻,双乳压痛不明显,原方加丝瓜络,瓜蒌仁。再服14剂后,双乳外上肿块触及不明显,黄褐斑开始变浅,连续服用3个月黄褐斑消退,乳房包块消失,巩固1个月后中成药口服3个月。随访至今黄褐斑和乳房包块未再复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