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认识骨质疏松

传统中医学并没有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一般将其归入骨痿、骨痹、骨枯等中医学范畴,指由于肾虚、脾虚和血瘀等原因导致的骨枯而髓解。

一般表现为骨脆易折,腰背或关节疼痛,畏寒肢冷和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一系列表现。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在肢体筋骨,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肝肾不足,脾胃亏虚是其根本原因,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损伤筋骨是其致病因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