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不喝水会怎么样

概述:

    尿崩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的下丘脑病变和神经垂体的功能病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抗利尿激素缺乏,由于一些损伤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受到影响。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这意味着需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的水,所以尿崩症需要喝大量的水。

      如果尿崩症患者不能正常饮水,就会有烦躁不安,晚上睡不着甚至会出现发烧症状。大便也不会正常,会发生无法大便或是几天不拉,并且会出现肌肤高渗性脱水。更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癫痫、昏迷这些更为严重的症状。

对症用药建议:

  1.替代剂包括:

  加压素水剂:每天多次注射,不方便长期应用。

  尿崩停: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影响吸收。

  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多用可引起水中毒。

  2.其他抗利尿药物。

  (1)氯磺丙脲可刺激垂体,可以增加在肾小管的吸水性,但对NDI不是有效的,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引起重视。

  (2)氢氯噻嗪可使尿量减少一半。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在尿中增加钠排泄,主体中钠不足,增加肾近端小管的再吸收,减少尿液的产生。长期使用会导致缺钾和高尿酸血症等,必须充分补充钾。

  (3)卡马西平能刺激AVP的释放,所以尿量减少,但作用有限。

  3.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患者,应及时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果不能治愈,再进行药物治疗。

疾病特征:

       尿崩症患者的体型逐渐瘦弱,丧失食欲、疲乏无力,皮肤干燥、头发枯黄;严重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耳聋,大便干燥,手脚发麻。男性阳痿遗精,女性月经不调和嗜睡。通常,尿崩症在不饮用水的情况下也不会减少尿量。如果患有尿崩症的患者减少饮用水量,则会对健康造成一些损害,因此尿崩症患者应定期饮水。

注:以上所提及药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