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会穿孔吗

概述:

细菌性痢疾很少发生穿孔。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对酸敏感,所以通过口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少部分进入肠道后,经肠上皮细胞侵入黏膜并在黏膜固有层增殖,因其主要侵犯固有层,所以发生穿孔、出血的情况少见。

发病特点:

细菌性痢疾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多见,好发于儿童,其次是青壮年,老年人则比较少见,患者及带菌者为本病传染源,痢疾杆菌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给健康人,还可直接或间接经苍蝇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染。痢疾杆菌可释放内毒素损害肠黏膜,病变的肠管蠕动亢进引起痉挛,从而使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若内毒素入血则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炎症直接刺激直肠壁神经末梢和肛门括约肌,从而引起里急后重及排便次数增多;随着肠道病变发展,一般患者初期排稀便混有黏液,等肠道内容物排尽后即排出黏液脓血便,粪便检查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及红细胞,大便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注意事项:

若细菌性痢疾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肠穿孔的发生:1、患者出现腹痛、呕吐,先是局限在腹部某一处,后转为弥漫性腹痛,腹痛持续,排便不能缓解;2、腹部视诊患者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部触诊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甚至可出现板样强直,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X线检查见膈下游离气体;结合患者病史及上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不难诊断,若确诊并发穿孔的情况需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